從心靈的美食看品牌定位策略

滿足身體的美食是不足的,也得要有滿足心靈的美食。

「滿足身體的美食是不足的,也得要有滿足心靈的美食。」陶樂斯•戴 Dorothy Day

心靈美食
心靈美食帶來的滿足

今天看到這句名言佳句,令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要達到印象深刻,除了美食本身要有獨具的味道外,最重要的是和人的心理需求產生連結,也就是當您在心理需求情境或狀態下,您就會想到要吃這項美食。

朵琳‧芙秋的著作「食物情緒大解密」一書中曾提到,當你感覺非吃不可時,其實是內心在發出求救訊號,想要擺脫空虛、壓力、憤怒… 等負面情緒,而你的身體自動對特定食物產生食慾,協助你用那些食物帶來的能量轉化平衡你的情緒。舉例,當心情低落不佳時,就會想吃甜甜的讓自己心情好,這時候甜食就是不可抗拒的美食。

這個道理也可運用到建立不可抗拒的品牌,如何建立一個有價值的品牌、令人心心念念的的品牌,其重點在於品牌與目標消費群產生情感上的連結。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建立一個和目標消費群具有情感連結的品牌前,必須要先深刻地瞭解目標消費群的需求及消費洞察(Consumer Insight)。這裡先不提怎麼瞭解目標消費群的需求與消費洞察,這是一門深入的市場調查與解讀的研究過程,之後可以針對這個課題深入討論。

我們先從瞭解目標消費群的需求開始,首先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析不同族群對應不同商品品類的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裡,將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級,從最基礎的生理需求的滿足,例如:人的生存問題,飢餓溫飽等。這是人要活下來最基本追求的,接著會思考人身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與自我實現及成長等需求。從這裡就可以瞭解,人當生理與安全等基本需求滿足後便追求心理與情感上需求的滿足。

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

馬斯洛理論在品牌行銷應用與品牌定位策略

馬斯洛理論運用在品牌建立與品牌行銷上,就可以從消費者的各個需求面向著手,將品牌與消費者的心理與情感需求連結產生品牌主張,再針對此主張發展品牌創意溝通的創意點(Big Idea),讓目標消費群對品牌主張產生認同與共鳴,進而購買品牌、體驗品牌、喜歡品牌、甚至推廣品牌成為品牌大使。這也就是第一篇文章中我提到的,創造品牌價值,也就是創造品牌溢價與獲利空間。

下圖是品牌定位策略,一個品牌要有鮮明的定位與核心價值,首先,奠基在品牌與產品設計時之差異化的規格與特點。由此品牌獨特的特點而帶來功能性利益的滿足,例如:飲用可口可樂是為了解渴。飲料解渴是很容易被其它商品或品類替代的,並不只有可口可樂獨有。

進而,品牌要帶給消費者在情感上的滿足,例如:可口可樂溝通的是聚會時的飲料、朋友間分享的快樂。這一點則要透過不斷地、持續的行銷溝通去建立品牌印象,品牌與消費者情感性利益的連結一旦建立了,就很不容易被替代,也就是建立一個令人心心念念品牌的根本。

而品牌人格特質則是把品牌想像為一個人的時候,其建立的印象及與目標消費群的關係,這個部分界定清楚之後,品牌鮮明的定位與核心價值也就產生了。

品牌定位策略的前提是要先對所在市場做深入的分析、分類以做市場區隔、針對消費者研究瞭解目標消費群的洞察(趨動目標消費群購買的議題點與購買流程與考量的思考點),先有了這些分析與瞭解後,才能衍生品牌定位策略。

品牌定位策略
品牌定位策略

回應本文開頭提到,「滿足身體的美食是不足的」這句話指的是「滿足生理需求的美食是不足的」,「也得要有滿足心靈的美食」,則是美食也要能滿足心理與情感需求。

我曾以此概念創建品牌「嚕嚕姑滷https://www.foodinnova.com.tw/page/lulugulu」,品牌位為「情緒性滷味」,以不同的料理系列對應不同的情緒,強調在人的各種不同的情緒裡,都有品牌「嚕嚕姑滷」陪伴,品牌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則是目標消費群透過食用嚕嚕姑滷,獲得了情感上的歸屬,以及心情從負面轉換正面,不管是抒壓或抒發,讓目標消費群從與品牌互動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生理需求的滿足也進而滿足了心理與情感需求。因此,讓嚕嚕姑滷產生了與眾不同的品牌魅力。

嚕嚕姑滷
資料來源:嚕嚕姑滷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0323482511

可能會有人說,不就是吃滷味,消費者購買滷味只會想好不好吃,CP值,不會想那麼多。這時候就是為什麼台灣市場無法有一個可以讓人記得的品牌。因為「美味與否」應該對應「品牌差異化的特點」,是一個基本要達到的,而要做到讓人記得,打從心裡喜歡與認同的品牌價值,必須要和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有緊密的連結,這說明了情感需求的滿足在現今的品牌行銷中已經是最重要產生品牌價值及消費者黏著度的重要要點。